Copyright © 2088 2014男篮世界杯_u20世界杯8强 - malaj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
无独有偶在《圣经·创世纪》的第六章中竟然也有类似的提法,耶和华说人类既然属于肉体,我的灵就不能永远住在他们里面,他们的寿命只能到120岁。
这有点匪夷所思中外古人对于人类终极寿命的推算竟然出现了惊人的一致。
这些毕竟都还只是文字记载并无实证我们不妨再来参考参考近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结论,1961年的时候美国生物学家海弗里克,人类细胞分裂了大概50次,而细胞分裂的周期为2.4年,用50次乘以2.4年的话,人类细胞分裂的极限为120年。
他得出结论,人类的自然寿命上限为120岁。此外还有一些生物学家认为哺乳动物的寿命和生长期长短正相关,有乳动物的寿命一般是生长期的5到7倍,而人类的生长期基本上在20到25年。人类的终极寿命,应该在100岁到175岁之间。
新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和性成熟期的长短有关,具体比例在8到10倍,而人类的性成熟期约为14到15年所以,应该在112到150岁之间。
综合古人的记载和近现代的研究来看,120岁左右的寿命上限是比较说得通的。
既然古今中外的人们,都认为人类的终极寿命在120岁以上,那么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七八十岁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生命的逐渐衰老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就如同一个“生命时钟”,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有成长再到衰老的过程。我们为什么会衰老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一些基因,即便是早期对我们人体有益的基因也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加速我们衰老的。
除此之外温度的变化以及生殖的压力等都会加速人类的老化在老化的过程中自然死亡的概率就会不断地提升,19世纪时一位爱丁堡的精算师冈珀茨就发现了死亡率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自然死亡概率就会翻倍。
而站在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人类老化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阳气的消耗这阳气的重要性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太阳会给天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而阳气则赋予人生命活力。
人一旦损耗了他的阳气就会不知不觉地减少寿命那什么是阳气呢?就是先天之精在我们的生命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是保护我们的身体不受病邪侵袭的卫士就是耗散阳气的过程一个人的阳气是有限的。
如果过度消耗阳气就会加速衰老,减少寿命。纵欲过度这些都是过度消耗阳气的行为其中消耗阳气最多的是我们精神,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对任何事都患得患失,大悲大喜那么就会大量地耗散阳气。如果后天之精不足的话也是会加快阳气耗散的
什么是后天之精呢?其实就是阴精、阴气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个是通过脾胃从日常饮食中转化而来被称为“水谷之精”
另一个则是通过经络以全身各个穴位来吸收天地间的精气:后天之精如果不足的话为了维持生命的运行先天之精也就是阳气就会加倍地耗散,其实我们所谓的养生就是让阳气细水长流,减少不必要的阳气耗散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到上古时候的人能够饮食有所节制作息起居很有规律,心志闲适而少欲,内心安定而不焦虑恐惧,形体劳作但不过于疲惫,对吃的穿的都感到很满足。
所以他们阳气耗散得很慢,有些人养生,到了一定境界的话就能够超越生命的法则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能力
《黄帝内经》中提到了四种养生级别分别是贤人、圣人、至人和真人。
贤人这种级别能够根据三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使自己的身体顺应阴阳的消长和四季的变迁由此达到一定的延年益寿的效果
到了圣人这种级别呢就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环境之中顺从八风(气候变化)的规律,虽然也有世俗的嗜好和生活习惯但却不被世俗所牵制过于劳累、一生以性淡悠然为准则。
他们寿命能够到达百岁而至人这个层次则拥有淳厚的道德,他们懂得全面的养生之道调和于阴阳四时的变化,远离世俗尘世的纷扰。
能够神游于天地自然之间,视听于八荒之外几乎和真人境界差不多了。
真正到了真人这种境界,就了解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了。能够调节呼吸吸收天地之间精纯的清气心神。能够超然于物外没有任何杂念,精神和肉身浑然一体永远处于最好、最和谐的状态。
他们已然是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了,真人和至人这两类人简直就是神仙,就连黄帝都说他们只存在于上古和中古时期。
所以我们无法追寻他们的道路,贤人和圣人这两种级别,我们是可以通过努力而达到的我们也确实该有所改变了。要么陷于忙碌焦虑的状态中无法脱身要么沉溺于各种欲望之中无法自拔熬夜、暴饮暴食者比比皆是年纪轻轻一身毛病的人也大有人在,在利欲熏心和精神污染中整个社会的“阳气”都在快速地消耗。病态已然显现所以我们是时候听一听老祖宗说的话了学一学,上古时候的人们,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任何欲望都能够有所节制,不要到处攀比保持一个知足常乐的心态,不仅我们自己能够健康长寿整个社会也能长治久安。
就像老子所说的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